中新网
分享到:

传承人非遗展“论剑” 述传承创新之路

传承人非遗展“论剑” 述传承创新之路

2022-08-02 17:15:55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日电 题:传承人非遗展“论剑” 述传承创新之路

  作者 :李子良 张少同

  “非遗的传承,离不开传统的延续,但是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因此传承创新一定是要接地气的。”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隋进才31日在非遗展称,其铁制品制作技艺是传承于其父亲,而其作品中的鱼、虾和辣椒等表达形式是他个人结合时代审美的创新。

  7月 31日,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乌鲁木齐正式开幕。现场邀请了对口援疆19省市、新疆14地州市和新疆兵团共370位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共述非遗传承。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各大展区的非遗产品无论是在产品设计上,还是产品传播手段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与全国各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交谈中发现,每位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注重非遗产品本身的创新

  “西方香水从清末开始传入中国,同时带来了西方香文化。而对于中国本土香文化,年轻人了解的并不多,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本土香品没传播开来。”山西元香传统香品制作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晓秀称,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用香的方式随着时代背景变化而演变。因此,她们作为传统香品制作的传承人,也需要在技艺和产品本身做出创新,制作符合当代人品味的香品。非遗产品本身就是其文化传播的载体,只有流动起来了,文化才能保持活力。同时,邢晓秀还表示她对中国本土香品发展很看好,因为我们本土用香理念相较于西方是更为符合中国人嗅觉审美的,追求的是一种淡雅的芬芳之气。

  “非遗背后体现的就是人的文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审美都是不一样的,非遗产品在根植于传统的同时,还要做出符合时代审美的创新,才有利于更好的传播与传承。”刘军是山西高平市凤林刺绣厂经理,负责营销推广,其本身十分热爱高平绣活,于是找上高平绣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翠林合作并创建高平绣活品牌。刘军称,他们在刺绣产品的颜色、尺寸、样式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契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他认为在让年轻人喜欢上一项非遗的前提,是先让年轻人注意到这项非遗的周边产品。

  注重非遗传承过程的创新

  “非遗传承并不仅仅依靠产品,很多人更想了解的是非遗的文化背景和技艺过程,他们想亲身地体验非遗的整体。”河南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飞就职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他们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做河南民间剪纸的数字化传承工作,编辑一些数字教材并上传到数字资源库,方便喜爱此文化的民众免费学习整个技艺过程。同时,在平时的传承教学中,王飞还会利用AR和VR等新科技来配合教学传播。“传统的手艺一定要结合现在的新科技手段来普及,这人才能让大众注意到它,并喜欢上它。”

  “我是一名孩子的妈妈,一开始是为了陪孩子,才一起上的青年宫泥塑亲子班,后面就喜欢上了泥塑,就一直跟着朱生军老师学习泥塑。”李倩倩是克拉玛依泥塑传承人朱生军的学生。李倩倩称,孩子学习泥塑也是一个玩耍的过程,这种寓教于乐的传承方式,本质上就是对非遗传承过程的一种创新,相较于单纯的产品传播,不仅能让民众看到非遗,还能亲身体验非遗,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非遗,传承非遗。

  非遗传承创新须不忘初心

  “非遗传承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手艺人需要先把心静下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非遗的精神与灵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汉绣代表性传承人任炜称,创新是必须的,但也要以传承为前提的,不能变其根本。同时要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平衡点。

  “非遗创新不能盲目,需要脚踏实地地挖掘当地的本土文化元素。”隋进才认为现在的文创市场中,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这恰恰是因为盲目跟风的原因,这样的创新只会导向另外一个死胡同。他说:“非遗创新需要摆脱简单复制的思维,我们的作品需要围绕当地的文化,挖掘当地的民俗元素,需要接地气,这样的创新才会是百花齐放的。”

  记者关注到,即使各地方各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承创新方面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他们都强调,非遗的传承创新必须是要以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与精神为前提的。(完)

【编辑:闫文陆】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可信网站验证]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2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