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数读乌鲁木齐优化营商环境“四个聚焦四个打造”建设成果

数读乌鲁木齐优化营商环境“四个聚焦四个打造”建设成果

2023-02-23 20:10:29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数读乌鲁木齐优化营商环境“四个聚焦四个打造”建设成果

  2月22日,乌鲁木齐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峻介绍,乌鲁木齐市在全疆率先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

  围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乌鲁木齐市先后制定印发了《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87项措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开展了一批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主要体现为“四个聚焦、四个打造”。

  □本报全媒体记者郭玲

  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

  大力开展“纪企直通”专项行动和营商环境“进百家·大排查”活动,深入走访调研企业商户390余家,收集并协调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209条。持续开展“阳光执法”专项活动,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线上+线下”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涉企民商事案件审判质效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2022年全市法院共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3.39万件,其中,通过简案分流全流程集中、快速办理案件3.13万件,切实降低了诉讼成本,提升了办案效能。积极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双随机”融合监管,建立“免罚清单”和信用修复制度,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维权渠道,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行为,核查整改非正常专利申请2091件,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开展“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四减工作,实现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缩减70%以上,事项材料较2021年精简3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1%。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行容缺受理,全类型项目审批时限从2021年的90个工作日压缩至30~60个工作日内。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掌上办”,积极推进141项和1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疆内通办”“跨省通办”,2022年全年办件量分别达39.5万件、15.5万件。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标准化应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获评全国“证照改革”代表城市。深入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非接触式”办税事项233项,多元化办税率达98%,正常出口退税审核办理平均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较去年压缩50%。优化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加快拓展全媒体受理渠道,共受理各类诉求240万余件,办结率达93.5%。

  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政策不断落实。围绕市场准入准营、全程网办、简易退出等关键环节,提升商事主体准入退出便利度,推行涉企综窗服务,规范办事流程,优化完善“企业开办一窗通办”平台,实现全流程实时在线一体化办理,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对满足公示期并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注销登记实现零成本1个工作日办结。实行用电申请“一窗受理”“一证办电”,对享受“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客户累计线上办电率分别达99.93%、98.2%。多措并举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20.2亿元、信用贷款105.54亿元。持续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及时出台经济稳增长57项、助企纾困30条、惠民助企12条政策措施,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227.7亿元;缓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费12.7亿元,阶段性减征医保费近10亿元;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10.1万笔,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宜居宜业的社会环境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攻关“揭榜挂帅”项目3个,建设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8家;新增发明专利600余件。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振兴创新发展”院士论坛,40余名两院院士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为503名引进人才提供免费“拎包入住”服务。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87万人次,1.94万人次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创业社区吸纳就业能力,增点扩面建设万达霓虹天街、日月星光百信集装箱市场、贡米巷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创业社区61个,新增创业6000人、带动就业1.2万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初步形成2个夜间经济核心区,9个夜间经济集聚区,8个夜间经济示范区,7条特色夜市街区,10条深夜食堂一条街,全市日均夜间营业场所2.66万个,夜间从业人数6.98万人,累计夜间人流量6887万人次,消费额37.62亿元,推动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助燃城市“烟火气”。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可信网站验证]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2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