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新能源项目在新疆哈密开工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2日电(田玉 郭子毅 普拉提·尼亚孜)2月26日,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新能源项目——华电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项目采取风能、太阳能、火电、光热等多类型能源相互补充发电,极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新疆华电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总占地面积约990平方千米。项目装机容量610万千瓦,其中,风电420万千瓦、光伏180万千瓦、光热10万千瓦,配套建设120万千瓦/480万千瓦时的电化学储能装置。
新疆华电天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副经理刘永青说:“我们项目总投资超290亿元,依托煤电项目,采取风能、太阳能、火电、光热等多类型能源相互补充发电,结合储能技术的调峰调频,充分发挥了火电和储能设施的调节能力,极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沙戈荒”地区大力推广的“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基地,将中东部地区的用电需求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对于我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电源、电网、负荷、储能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路径具有先行示范和推动作用,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新疆华电天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副经理刘永青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绿电14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72万吨,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新疆资源优势转换,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同时,项目将新能源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能够促进新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高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升经济增长动能。
新疆华电天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副经理刘永青说:“我们的项目将通过哈密至重庆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外送电力,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电力支撑,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什么是“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
“沙戈荒”,顾名思义,就是指沙漠、戈壁和荒漠。由于这些地区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可利用的国土空间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如果我国荒漠化面积的1%用于新能源发电,其装机容量将超过目前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如今,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不毛之地越来越成为新能源的“新战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能源新绿洲。
这些项目不单纯只是一种能源模式,而是风能、太阳能、光热、火电、储能等多类型能源相互补充供电。
新疆华电天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副经理刘永青说:“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对供电安全一直是个制约因素,比如太阳会落山,风也会时有时停,这导致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如何确保风电、光伏电源实现高质量发电?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多能互补”就成为当前最佳选项。”
“多能互补”就是通过科学研究论证,将风、光、火、储等时空分布特征不同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通过统筹布局、灵活调节,让各类电源从原来的各管一摊、各自为政,转同台共舞、相互补台、彼此协助,发挥出最大功效,实现风电、光伏的高比例上网发电。多能互补对增加全网新能源消纳量以及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