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乌苏市做强蔬菜产业 打造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乌苏市做强蔬菜产业 打造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2022-07-29 12:26:49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29日电 今年来,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党委围绕乌苏市乡村振兴“1213”发展战略总体布局,探索实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十个一”工作法,坚持以蔬菜产业为带动致富的主要突破口,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实施蔬菜扩点增面和提质增效,把提高科技成果和实现绿色、高产、优质、高效作为努力方向,使蔬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把巴海村打造成为城市“菜篮子”、市民“后花园”。

  优化顶层设计,把牢发展“定盘星”。坚持以规划先行布局谋篇。委托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蔬菜种植)’示范村镇”定位,规划巴海村万亩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以完善蔬菜产业产业链为目标,聚焦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群众增收,推动产业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出发点,围绕“一社一策”,积极把党支部建在新型农业产业链上,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成立“巴海村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民丰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两个蔬菜产销合作社,充分利用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引领和辐射效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配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多方式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带动巴海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上联行业、下联农户新格局。坚持以人才补血输液。抓紧党建引领“牛鼻子”不放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红色引擎”作用。通过村干部学历提升和后备干部选育培养,夯实村队未来发展基础,着力打造一支扎根农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在农业技术人才储备上,重视挖掘农博士、土专家,如,盛禾农民专业合作社祁贵军在辣椒种植方面技术积累丰厚,是名副其实的辣椒博士,巴海村党员黄沂珍在大棚育苗方面经验丰富,是大棚种植专业的专家。

  找准支撑产业,打造兴旺“金钥匙”。壮大集体经济强服务。投资200万元(中央衔接资金),新建2400平米蔬菜交易区遮阳钢架棚、300平米蔬菜储存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升合作社的蔬菜销售能力,增加村集体收入;投资680万元(示范创建专项资金),新建1800平米辣椒烘干厂及厂区配套设施,可对巴海及周边辣椒产业起到带动作用,通过烘干厂可完成对辣椒的初加工,项目投产后可有效提升辣椒品质,增加辣椒种植收益,完善辣椒产业链,预计年收益率在5%—8%之间;投资200万元(中央衔接资金)新建320平米冷藏保鲜库和蔬菜预包装生产线,配套相关附属设施。项目投产后,有效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村内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转移就业,达到5%-8%的年收益率。依托电商发展扩渠道。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示范村创建基本出发点,以农博会展销、社会媒体、网红打卡、现场观摩、电商销售为重点,着力提升巴海牌无公害蔬菜、预制蔬菜、精品食用辣椒的知名度。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与生鲜电商平台、蔬菜销售龙头企业及小微商户合作,共同打造“一品、一店、一基地”的产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统一宣传、规范销售。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提高农民参与程度,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发展环节收益,带动增收。汇聚产业集群享红利。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的二产基地,新建辣椒烘干厂、净菜加工厂、优质棉种制种厂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加蔬菜及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百姓增收。在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及绿化的基础上,引导现有的“采摘园”“农家乐”往正规化、品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依托区位优势把巴海村打造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市民的“度假村”,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保持8%以上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打造核心引擎,建设美丽“新家园”。加强乡村治理。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务党组织决策机制,推广“四议两公开”“党员议事组”等有效做法,不断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党建网格和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全面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建设文明乡风。充分利用大喇叭、文化墙、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村队邻里之间相处融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充分发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文化阵地资源优势,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组织妇女舞蹈队广泛开展宣讲活动、文艺演出等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党员中心户、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比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打造宜居村庄。突出党组织对村庄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科学编制建设规划,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投资200万元,新建供水管网1500米、排水管网3020米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120万元(示范创建专项资金),新建天燃气管道2801米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投资375万元,新建村内道路2.65公里及涵管50个、钢管100个,路沿石4076米;投资200万元开展巴海村村庄绿化工程建设;投资375万元新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各2.11公里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750万元新建供水管道6580米和天燃气管道3000米,有效促进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垃圾清运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推进。

【编辑:闫文陆】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可信网站验证]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2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