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双减” 打造教育援疆“福建模式”

2022年5月底至6月中旬,福建援疆教师陈磊(二排左一)带领奇台县第二中学教练团队与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新疆赛区选拔赛。图为教练团队与参赛学生合影。 本报记者 黄荣亮 摄
作者 黄荣亮 王飞 廖智灵
近日,首届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在福建援疆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来自昌吉州奇台县第二中学的王嘉诚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星球资源运输挑战赛全国决赛一等奖,这是昌吉州在此次大赛上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是教育部航天类白名单赛事。此次成绩的取得,实现了昌吉州青少年航天科技创新类全国性比赛一等奖零的突破,在昌吉州广大师生中掀起了一股爱科学、讲创新的热潮,充分体现了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疆工作的成效。
这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陈磊等福建援疆教师牵头组建的教练员团队。近3年来,福建省派出“万人援疆”支教教师405人、“组团式”援疆支教教师91人、中组部选派支教教师107人,他们在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和福建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发挥援疆教师“组团式”作用,立足昌吉州实际情况,以重点建设示范学校为抓手,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辐射带动昌吉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步探索打造出组团式教育援疆的“福建模式”。
关注梦想
把“科技教育”带到昌吉
2021年,教育“双减”政策实施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新一批福建援疆教师把助力受援地“双减”作为应尽之责,借助福建省在数字科技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在昌吉州受援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科技‘零距离’、科普助‘双减’”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引导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魅力,探索科学的奥秘。
“目前,学校航空体能训练基地已建设完成,模拟飞行室建设也开始筹划。今年,我们的‘航空特色兴校,航空特色扬校’之旅就能正式启航。”昌吉市第九中学校长杨德刚介绍说,福建省教育援疆团队有力推动航空“飞行一品”特色项目在该校实施,对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内涵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获得昌吉市教育局审批通过并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前期学校已投入120多万元建成航空体能训练基地、模拟飞行室、飞行原理风洞实验室等,目前正在筹建航空主题科普基地。
随着“飞行一品”的航模制作、航空体能专项训练、航天科技应用、航天科幻画创作、航空英语、航天植物栽培、模拟飞行训练等有关特色课程的开设,以及飞机创新设计、组装模型、花样飞行等竞技比赛活动的开展,福建“组团式”援疆团队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遨游太空。
积极助力
促进校园数字化教研
基层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基础力量。针对受援地学校基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先进信息化设备不能发挥最大应用效率、基层学校缺乏专业化信息技术辅导员等问题,福建省教育援疆团队依靠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受援地教师攻坚克难,培训培养当地青年骨干教师,以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为受援地搭建校园数字化教研平台,致力于推动新教师团队快速有效成长。
11月9日,福建援疆教师朱美荣借助派出学校福建省浦城第三中学的力量,把“2020年能力提升工程2.0教育部整校推进”的成功经验带到昌吉州,为奇台县第六中学全体一线教师送去“希沃白板入门”培训课程,教大家如何使用“班级优化大师”App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现家校共管。目前,奇台县第六中学的136名教师注册了“班级优化大师”App账号,全校44个班级有35个班级投入使用。朱美荣还组织奇台县第六中学86位教师参加了希沃学院2022年学校信息化教学线上研修培训,全校80人获得希沃学院“交互式课件制作中级技能”证书和“杏坛教师”证书。此外,朱美荣还先后举办了问卷星、知识巴士、作业本、英语学科工具的使用等7次信息技术培训。
得益于新模式的协同管理,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取得了质的飞跃。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奇台县第六中学“希沃信鸽活跃指数”已超越全疆95.8%的学校,云课件教案数累计达6919次,云课件被67个城市获取,全国累计被获取880次。学校开展评课研讨396次,听评课46次。
用心用情
做好“传帮带”工作
在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统筹和指导下,福建省教育援疆团队在开展一系列信息化教研培训、积极输血造血的同时,还积极引进福建专家学者送培送教,开展空中课堂讲学,传授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助力受援地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教育援疆团队邀请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原主任林冬青给奇台县300多位教师带来专题讲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方法》。讲座中,林冬青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法。他从操作简单的智能小程序和App如小猿算术、作业帮、油猴、万能命令等极简技术讲起,延伸到如何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定时清理电脑垃圾并删除恶意软件、在教学中如何获取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创新的途径、如何让资源的应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用智能AI等技术让课堂动起来……信息技术提升了课堂活力,让受援地教师深受启发。
通过两地不断交流,一个个教学难题迎刃而解、一个个创新举措应运而生,不仅带活了当地的教师队伍,还将福建省后方的资源运用到学校建设上,让一批又一批受援地教师成长起来。
近年来,福建省教育援疆团队借助福建数字化科技创新优势,推进校园科技创新助力“双减”,填补受援地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短板,有力促进受援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福建“组团式”教育援疆在示范引领方面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展现了福建省教育援疆干部人才全力援助昌吉州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