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赛米: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阿布都赛米: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作者 孙学良
凭借一双手、一把锉刀,保证每组工件的间隙小于0.01毫米,这是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康能源”)维修车间钳工阿布都赛米对自己的要求。
从锅炉上煤工干起,到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作为企业技能人才代表,阿布都赛米用过硬的本领,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培养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
1996年,阿布都赛米从乌鲁木齐机电学院车工专业毕业进入原新疆氯碱厂工作,从锅炉上煤工干起,还在设备维修、固碱调色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一干就是26年。
刚担任检修工作不久的阿布都赛米也曾踩过坑,在一次维修过程中,出于侥幸心理,他没有更换其中一颗问题螺栓,简单处理后就交接了工作,结果设备运输到作业现场准备安装时螺栓脱落。“虽然没有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但作为一名维修人员,肩负着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没有差不多,只有必须干好。”他反思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能的沉淀,阿布都赛米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善于处理设备的“疑难杂症”,解决生产装置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逐渐成为维修车间的“技术大拿”。
从事钳工的人都知道,钳工技术最难的就是手工精细加工,毫厘之间全凭手上功夫。阿布都赛米肯吃苦、爱钻研,经常是别人都下班了,车间里还会传来他的锉刀声。锉、削、锯,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阿布都赛米过硬的技术。
2012年,阜康能源80万吨/年PVC、6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投产,园区装置设备有很多是进口设备,在生产中如遇到设备发生故障,大多需要等厂家派人来维修,维修成本昂贵,还影响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别人能干,我们也能干!”阿布都赛米说。
在公司和车间的支持下,阿布都赛米带领维修人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他带领车间骨干先试着对2台螺杆压缩机进行改造,检修完毕后设备使用正常,各项数据均满足生产需要,检修的费用也从原来的每台次3万多元降低到1万元以内,不但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运维费用,还培养了一支能自主检修的技术团队。
在以后的工作中,阿布都赛米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德国进口安德里茨A10离心机、美国进口埃利沃特高速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优耐特斯螺杆式压缩机、德国西门子氯气透平机等大型主关键设备的自主检修工作,打破了行业技术垄断,累计为企业节约各项费用3000余万元。
除了在日常工作和参与公司项目中积累经验,阿布都赛米希望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2014年,以阿布都赛米名字命名的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成立工作室主要是为了培养一批可以自主检修进口设备的专业化队伍,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技能推广。”阿布都赛米介绍。
几年前,阜康能源的离子膜烧碱装置即将投产,面对进口设备“水土不服”的情况,阿布都赛米带领20多名青年员工,对设备进行调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工具少、人员技能低等困难,阿布都赛米和他的团队大胆地提出了“初粗后细精检查”的机泵校正方法,不但按时完成了设备调试工作,而且这种方法还在车间其他班组推行,为项目建设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攻克了近百项技术难关和瓶颈问题,不但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费用,还培养出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技术能手,自治区钳工技能比赛第一名、第二名等多名技术能手。2018年,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这都是徒弟们近年来获得的奖状。”看着工作室满墙的荣誉证书,阿布都赛米自豪地说,“现在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我要不断地学习,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教授给更多的徒弟,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