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亮地村“旧时光”里品生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莉 文/图
漫步在月亮地村的青石板路上,眺望远处的雪山林海美景,吃农家饭,参观农耕博物馆,观看特色文艺节目,星空下围着篝火快乐蹦跳……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一拨拨游客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体验特色农家生活,追忆传统农耕文化,度过了休闲又多彩的假期。
因河流绕村而过,村庄东西两面形成了弯月的地形,“月亮地村”这个浪漫的名字由此而得。这里至今仍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和传统民俗,集传统民居、民俗、手工艺、自然景观为一体,古朴的村庄宛如一个景区,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近年来,木垒先后投入3000万元,整村推进月亮地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村落保持传统风貌,民居格调一致。对百余户村民的传统拔廊房民居修缮提升,外部修旧如旧,内部提升改造。还建成了古戏台、村史馆、农耕博物馆、小游园等文化休闲设施。目前,村里有农家乐、民宿、精品客栈30多家,床位500余个。

月亮地村农耕博物馆里的农具。
“这是二牛抬杆的横木,这是垛麦秸垛的木杈……”10月5日,51岁的刘玉东一边参观月亮地村的农耕博物馆、村史馆,一边兴致勃勃地给妻子介绍着,“这是我小时候在农村用过的农具,现在都机械化了,这些老物件见不到了。”
农大嫂客栈里,红色、黄色、橙色的百日菊绕菜园一周灿烂盛放,收获的土豆被装在编织袋里,辣椒、西红柿、卷心菜、胡萝卜等蔬菜还在生长。客栈负责人赵荣坐在小板凳上仔细择着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菠菜、香菜,准备给游客做汤饭。“村里今年成立了民宿协会,规定了住宿、餐饮价格,周末、节假日不涨价。”赵荣说,今年游客特别多,逢节假日至少需要提前一周订房。

月亮地村主干道旁的墙绘。
乌鲁木齐游客李芸带着孩子自驾来到月亮地村,他们在彩绘墙前拍照打卡,在小游园里荡秋千、滑滑梯,还在杂货铺里购买了鹰嘴豆粉及鸡毛毽子、铁皮青蛙玩具。“整个村子干净、安静、环境优美,感受到新农村的美好生活。”李芸说。
假日期间,月亮地村还在村文化广场举行了月亮旺火文旅活动。夜幕中,游客们欣赏歌舞表演、逛夜市、品美食,在篝火晚会上欢快起舞。“明年,村里将增加观光车、小火车、小马车、攀岩等项目,将民宿发展为‘一户一特色’,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旅体验。”月亮地村党总支书记闫向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