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疆故事,追求新疆题材影视作品的风格化
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8日电(李德华)继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组织拍摄的电影《五十八座·半》公映之后,纪录并歌颂新疆水利人的又一部电影《大改水》(原名《买合木提的夏天》)6月5日在新疆喀什伽师县开机了。这也拉开了今明两年将组织拍摄的4-5部电影的大幕。

在新闻传播事业中,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在中亚国际传播中开拓进取、成绩斐然外,在电影创作和国际传播中,也可圈可点。


我们从最初的纪录片、专题片,2002年与国家电影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央视六套)成功合作了故事片《情醉吐鲁番》,自始我们便拉开了电影创作之幕。之后,我们创意、组织,并联合多家影视公司合作,又创作了《和平将军陶峙岳》《喀什古丽》等十多部电影和《雪浴昆仑》等电视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喀什古丽》成为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部取得放映许可的中国电影。去年在比什凯克的首映式就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之后进行30多场的公益放映。每次放映,都是对外传播理论之中国话题设置的一次有效验证,尤其是对新疆形象的新呈现。


今年,我们计划组织拍摄的电影《大改水》(原名《买合木提的夏天》)《红石榴》等,不仅立足于国内,同时也顾及到了国外,特别是电影“走出去”后的社会效果。
在未来3-5年内我们还将力争拍摄有关“一带一路”的系列电影。

由此,作为影片的出品人和总制片人,我深深感到,我们所创作的电影作品,正在形成一种风格,或者说是特性。
特性一,新疆题材,也都是主旋律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呈现,而且一些作品特别是新创作的作品,都将在国外公映和播放。
特性二,新疆是个好地方:景美、食美、人更美。说新疆景美,不到新疆,哪知道中国之大、之壮美。只要来过新疆,必定让你流连忘返。新疆食美,自不待言,就连新生的大盘鸡,都传遍了世界。新疆是瓜果之乡,瓜果香甜到竟然需要降糖。新疆物产丰富而闻名遐迩。说新疆人美,全国认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人口荟萃之地,各民族相互融合。新疆古丽,成了新疆美人的名片,如电影《喀什古丽》。

特性三,新疆人的气质和性格特性。这是我们始终要挖掘和塑造的新疆人物的创作目标。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东西文化的荟萃之地,五湖四海的移民之地,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之地。这些都造就了新疆人形象的外部特征和性格特点。优点包括:性格豪爽、宽容大方、勇于担当、乐于助人,儿子娃娃;能歌善舞、语言幽默风趣等。
特性之四,新疆人的生活方式特点。注重家庭布置,追求生活品质。喜欢并盛装出席聚会,歌舞酒肉、瓜果点心,乃基本标配。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包容,互相取长补短,在文化融合中发展、新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特性之五,着重表达的社会意义。国家观念、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社会和谐、经济和社会发展,永远是我们新疆题材电影所要表达的社会意义。
特性之六,我们的新疆题材电影追求的风格化:具有诙谐幽默感的喜剧色彩,有风情万种的歌舞标配;有旷美的草原、广袤的大漠;有油田棉海的景色,有瓜果飘香的云朵。

这些特性明显,成为我们新疆题材电影的主要文化元素。这也是我们不断创作和追求的内容和形式。这不仅有地域性,也有世界性,更具有人类共同的文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