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非遗传承人”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手工马鞭技艺“守艺人”

哈萨克族马鞭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精河县托托镇古尔图牧业村村民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老人是非遗项目-马鞭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今年57岁,手工制作马鞭已经40多年了。他每天都要在自己不足十平米的工房里待一会儿,选料、加工、烘干、编型、打钉……每一步工序都遵循哈萨克族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和制法。
孩童时期,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就跟随父辈们跨上马背,骑行在草原,练就了一身放牧的好本事。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深知一名骑手有了好马,还得有一副好的马具相配,那样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制作出一支精致称手的马鞭,是他最得意的事情。
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说:“我的父亲很喜欢制做马具,家里的马鞍、马鞭、马叉子都是父亲做的。所以我就耳濡目染,对制作马具非常感兴趣,这一做就是40多年。”
在传承哈萨克族传统技艺的同时,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还靠着精湛的手艺赢得了众多马鞭爱好者的青睐,每年都会有很多顾客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订购。

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说:“我一年可以做50多个马鞭,有人订购其它马具我也做,加起来一年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
优秀的传统技艺需要薪火相传,在继承中弘扬,在创新中发展。为了将这份传统手艺完整传承下去,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精心挑选弟子,悉心传授制作马鞭的手艺与匠心内涵。目前,老人已经招收了3个徒弟。
徒弟巴扎尔拜克·叶尔肯别克说:“我跟着师傅学习已有四五年了,现在已经能独立为顾客制作马鞭了,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
木拉提汗·巴扎尔巴依说:“普通的马鞭更趋于实用性,所以不需要太多装饰。但在马具制作中,要融金、银、铜、皮、木等工艺为一体,我要再招收几个徒弟,把制作马鞭子的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尔图牧业村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发挥文化能人作用,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工艺品制作与传承。
古尔图牧业村党支部书记赛尔山别克·克扎依别克说:“村里有很多文化能人,为了将传统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接下来,我们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传统手艺源远流长。”
图文/叶·叶尔登比力克、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