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莎车县:砥砺奋进新征程 戮力同心谱新篇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22日电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莎车县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制约发展的难事、群众关切的实事,谱写了一篇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似锦华章,步入了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

精准施策攻难题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座座村庄绿树环绕、一片片田野涌动生机、一家家乡村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莎车城乡处处呈现新气象、户户展现新风貌,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县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期盼,是莎车县各族人民多年来的夙愿,也是莎车县各级党组织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莎车县全面落实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基本方略,紧盯“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精锐力量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统筹一切资源、穷尽一切办法,攻克了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发展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扶贫产业体系,实现了全县39.5万余名劳动力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深入推进城区改造、安居惠民工程,20余万户群众住上了安全住房;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的莎车乡村,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团结稳定,和睦和谐,一幅幅舒展的画卷呈现着乡村巨变,一张张由衷的笑脸诠释着民生至上的浓浓情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莎车县统筹各类资金,实施扶贫项目1204个,建成了一大批乡村基础设施,村村达到了“五通七有”;完成了3个山区乡1915户10062人易地搬迁任务,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易地搬迁成效明显县”“美丽搬迁安置区”。
“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2020年现行标准下56968户23575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莎车县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莎车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雪梅说。

持之以恒补短板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走进莎车老城的喀赞其街,耳边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街边的铁锅店、铜锅店里的老少匠人正忙活着。
喀赞其街入口处,有一家占地700多平方米、名为“喀德尔哈孜烤包子特色美食”的餐厅。餐厅的主人、32岁的阿布都卡哈尔·艾尼瓦尔是喀赞其街上有名的烤包子店第四代传人。
“烤包子的味道是祖爷爷传下来的。”自小在莎车老城长大、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的阿布都卡哈尔说,“我想把祖辈的手艺发扬光大。”
“过去因为营业面积太小,想扩大生意都没有办法。”阿布都卡哈尔说,随着老城改造,他将店面翻新,破旧的土砖房变成了精致的楼房。
“现在好了,环境美了,生意更红火了。”阿布都卡哈尔言语间透露着自豪,“营业面积扩大了一倍多,客流量翻了三四倍,日均营业收入由原来的七八千元增至三四万元。”

莎车县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以旅游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作为土生土长的老街居民,阿布都卡哈尔亲眼见证了这条街上发生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莎车县委、政府坚持老城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大力发展“老城改造+旅游文化”新业态,保护10处不可移动文物,挖掘历史文化建筑、名居227处,打造171条特色街巷、226个嵌入式居住小区,莎车老城已培育业态28种,发展个体工商业者2.1万家,就业岗位达到4.3万个,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乡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8万套、改造棚户区5.4万户、老旧小区56个6595户,铺设供水管道3051公里,改造电网线路5661公里,实施“煤改电”9.2万户,城市面貌实现了由“脏乱差”到“美如画”的华丽蝶变。
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体育中心、群众演艺中心、莎车老城记忆馆、规划展示馆、民族团结馆、科技馆、新疆四史馆,提升改造了博物馆,并把他们打造成教育群众、引领群众的坚强阵地。全县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达到519个。创作《浦江叶河万里情》等文艺精品,打造了“我要上村晚”文艺品牌,常态化开展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和各类主题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各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人追求现代文明幸福生活蔚然成风。
莎车机场建成通航。2021年,莎车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2.315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1378.7吨。喀和高速、机场高速、环城高速、217国道和艾力西湖特大桥、霍什拉甫大桥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达6854.5公里,涵盖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极大便捷了各族群众出行。
生态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莎车县围绕“绿”字做文章,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井电双控”,建设高效节水农田67万亩。实施“煤改电”“煤改气”供暖改造,建设污水处理厂22座、垃圾处理站23个,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95%。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复垦复绿6.6万亩,植树造林30.45万亩,退耕还林33.1万亩、退耕还草3.34万亩,全县林地面积208.67万亩,森林覆盖率16.97%,草场面积达到234.26万亩,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情系民生增福祉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我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治好了病,还没花多少钱。”在莎车县人民医院窗口缴费的县城北街道园丁社区居民古再丽努尔·吾加激动地说。
多年来,莎车县坚持把财政支出的80%和援疆资金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安全等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所有村配备了2名以上村医,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到100%。推行远程诊疗、分级诊疗,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标准版的认证。
——“筑基”工程全面发展。新建乡村幼儿园257所,各级各类学校达到558所。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纳入职业教育。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雨露计划”等政策,累计资助2.26万人次。实现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应入尽入、四年级以上学生应寄尽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中职)三年教育率先达到全覆盖。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稳定迈进。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建1所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成了38个县乡幸福大院(福利院)、117个村级幸福院。

——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建成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叶尔羌河防洪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生态保护和发电等功能,改变了叶尔羌河“冬枯、春旱、秋缺、夏洪”的供水状况,解决了叶尔羌河流域灌区秋、冬、春三季缺水难题和灌区农民群众沉重的防洪负担,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浦江叶河相映红,浦东莎车心连心。上海浦东一批批援疆干部到位、一个个援疆项目落地莎车,给莎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上海市浦东新区投入援疆资金98.18亿元,建设项目292个,深入开展上海浦东新区“携手兴乡村”结对帮扶,深化“组团式”医疗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文化援疆,持续开展银龄计划和支教行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培强产业增后劲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年来的成绩“沉甸甸”:莎车县生产总值由480233万元增加到1545061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7693元、1052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11200万元增加到10056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由33129万元增加到108674万元……
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正深情描摹莎车爬坡过坎的奋进身影,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纵情彰显莎车提升形象的不懈追求,一张张惬意的笑脸正温暖映衬莎车更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幸福底色。
行走在莎车县广袤的田野上,巴旦姆、万寿菊与农民忙碌的身影交相辉映。如今,巴旦姆、万寿菊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莎车县种植巴旦姆90.3万余亩,每年种植万寿菊10万亩以上,新梅、樱桃、瓜菜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晨光生物科技、上海闽龙达、丝路果香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莎车,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站在位于莎车机场北侧的莎车戈壁产业园,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温室大棚内长势喜人的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与棚外戈壁的灰色沙石形成强烈的对比。

莎车戈壁产业园负责人魏兴亚介绍:“园区集种植、养殖、特色林果、加工、销售、仓储、旅游、科研等为一体,我们把全县准备零散建设的设施蔬菜和养殖业汇聚在这里,不仅节约了土地,也便于绿色循环发展、开展技术指导以及与市场的对接。现在种植户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目前,莎车县有日光温室11万座,大小拱棚15万个。设施农业已由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发展,由留茬种植向早春、晚秋、晚冬茬种植转变,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莎车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一企一策、点对点精准发力等措施,培育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畜牧、纺织、铅锌冶炼、新型建材、煤炭、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阿尔塔什现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下闸蓄水,阿尔塔什、錾高、恰木萨3个水电站并网发电,加快培育1000万千瓦的水电、煤电、光伏、垃圾发电等能源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漫步在阿斯兰巴格、卡拉库木、火车西站、纺织等产业园区,生产车间规划有序,便民服务中心、公寓楼、医疗室、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力显著加强。
随着老城景区、叶尔羌生态旅游观光区、阿尔塔什地质公园、樱桃园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景区的改扩建,塔莎古道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加快推进,莎车已创建A级旅游景区9个、星级酒店8家,培育乡村农家乐78家,莎车县红樱桃景区已入选全国旅游重点村名录。如今,伴随着历史民俗文化、生态观光、红色教育、田园休闲、自然景观等特色旅游景观的开发,莎车“一核三区、一带三廊”的旅游布局已构建完成。

过去的十年,是莎车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十年。历经十年风雨,如今的莎车,赶超信心十足、发展后劲十足、内生动力十足、利好因素十足。
展望未来,莎车县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