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扫把扎出富民大产业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11日电(贾建军 凯迪尔丁)近年来,疏附县布拉克苏乡亚喀什村大力扶持扫帚产业发展,主动为村民寻找销路,支持村民扩大生产,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亚喀什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一直以来,群众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以及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产业结构单一。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拓宽增收渠道,真正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村”两委“经过调研决定就地取材发动农民群众利用高粱制作扫把,统一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购进行销售,实现村级“造血自足”。

村民吐尔逊姑·毛拉过去是一名家庭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看小孩,无法外出就业,看到村里成立了扫把合作社,她就主动报名成为合作社的一名员工。
“我在这个地方上班,上班的时候学了技术,家离的很近,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很方便,一个月工资1200到1500”。疏附县布拉克苏乡亚喀什村村民吐尔逊姑·毛拉说。

由于扎扫把是一项纯手工传统技艺,从材料选择到制作全靠人工进行,产量低、劳动强度大,合作社经过不断摸索,对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进行了改进,开发研制了扎扫把的半自动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产量。
“以前我们一天只能做5个扫把,现在用了这个机器以后,一天能20个到25个,收入也高了”。疏附县布拉克苏乡亚喀什村村民阿妮姑丽·吐拉克说。
合作社自运转以来,每天吸引80余名附近村的群众到合作社就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好勤手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如则艾力·库尔班说:“目前我们合作社每天的产量达到了500把左右,去年我们的总收入20万元,我们主要的销售区域和田阿克苏、喀什的各个县,目前我们的销售情况很好,老百姓也很喜欢我们的产品。”
[正文]在鼓励村民合作社就业的同时,村里还动员有扫帚技艺的村民开办扫把家庭作坊,几家人联合在一起”抱团“发展,实现增收致富。村民图尔荪江·萨吾提在合作社学会了扎扫把的技术以后,回到家里和家里人以及邻居开办了扫把家庭作坊,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200多元。我们8个人,每天可以做100多把,一把20元钱,每天就是2000元。图尔荪江·萨吾提说。
“下一步,我们要加大传统工艺的培训,让更多的不能外出的农民掌握这门传统工艺,让这项产业发展的更大,让小扫把发展成大产业,也让我们亚喀什村的农民通过这项产业能够带动他们致富增收。”自治区乡村振兴局驻疏附县布拉克苏乡亚喀什村第一书记梁容剑说。